近日,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、环球石材董事长朱新胜接受了《中国建材报》记者的采访。面对《中国建材报》记者的提问,朱新胜先生耐心而热情。
记者:今年您带来了哪些提案?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方面内容?
朱新胜:今年带来的是关于“改善营商环境,政府要有契约精神”的提案。我们做了34年实业,在内地很多省市有投资,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感受很深。契约精神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,各方在自由、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。政府依法行政,讲信用守契约,是获得民众信任的关键,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。但近年来政策调整的频次较高、力度较大,已成为企业最关注的外部因素之一。各地明显违背契约精神和法治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。
典型的现象有不兑现承诺,不履行协议。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,或与企业签订协议时,轻率承诺,条款缺乏可操作性、可持续性,事后动辄以政策变动、上级督导、文件精神等为由,不兑现承诺,不履行协议,甚至突然关停企业。
“新官不理旧账”。一些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时,过于看重短期利益,对中长期利益考虑不足。比如税收、土地等政策,本届政府透支掉下一届未来若干年的施政空间,导致无论任何人接任都面临极大的困难,政策实行不下去。加上不正确的政绩观影响,部分新干部“唯上不顾下”,热衷于开发新项目,尽快做出上级看得见的政绩。这样可能打破前任的旧格局,取得一些工作突破。但也容易导致规划、政策缺乏延续性。对前任的“旧账”,包括签订的协议、对投资商的承诺、应付的工程款等,能推就推,能拖就拖,甚至公然赖账。
新政策带有追溯性。法律有“不溯及既往”的基本原则,在全世界通行。新规则只管往后的事情,前面的事情还得按老规矩办。但现实中,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新政策带有追溯性。原本证照齐全的企业,出了新政策就不合规,经营不下去了。
运动式执法。地方政府部门在落实上级方针政策,或面对个别企业出现的突出问题时,经常采取集中整治、专项整顿等运动式执法。过程中存在不加区分,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等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这是懒政表现,和法治原则和契约精神背道而驰。
记者:对于改善这些典型现象您有什么具体建议?
朱新胜:我认为,一是要贯彻依法行政,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法治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,是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进一步焕发市场活力、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不二法门。建议从中央到地方政府,将依法行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,深入贯彻落实《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》等相关文件精神,自上而下牢固树立各级政府守信践诺、保护产权、依法行政的意识。
二是做好离任交接,改革政绩评价体系。健全并落实离任交接审计制度,以及重大决策的责任制,用制度倒逼地方政府科学、审慎决策,减少重大失误和短视行为,避免给后任留下“烂摊子”。改革干部政绩评价体系,把“旧账”清理纳入考核。同时引入落实政策、履行承诺的负面清单制,结合企业反映的问题,确保触碰负面清单的行为影响考核结果。
三是规范行政诉讼审理,加强典型案例宣传。以最高法刚刚发布的“行政协议司法解释”为契机,在全国司法系统深入宣传、规范践行修订版《行政诉讼法》,公正行政诉讼审理,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广泛宣传最高法发布的“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”,在行政、司法系统和民众中形成广泛共识。
四是建立企业问题收集、梳理、督办、反馈的长效机制,保障企业有畅通的渠道反映真实情况、意见或建议。
记者:在全国两会上,您作为石材行业的代言人,如何看待目前行业现状?
朱新胜:首先,我完全认同国家的矿山环境整治政策。因为过去乱开采和恶性竞争造成了矿山环境的严重破坏、石材资源的极大浪费。但对于部分地方采取“一刀切”的方式我不太认同。
石材生产是一个机械切磨加工的物理过程,与其他传统建材不同,没有窑炉,不添加化学材料,不产生有害气体及废弃物,且通常采用湿式作业,可有效地降低粉尘,生产用水和切磨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也可以二次利用,对石材行业的不良印象主要源于过去的乱开采和无序发展。
因此,我完全支持政府部门采取的环保整治措施。矿山资源是非常宝贵的,希望政策支持、引导行业整合升级,规范发展,最终形成一个绿色开采、有序竞争的环境。
记者:听完政府工作报告,您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?
朱新胜: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,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抓好“六保”“六稳”,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,扩大内需和更高水平开放,多措并举应对变化和挑战,科学务实,稳健灵活,这些信息如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“定心丸”,面对未来的发展,我们更加坚定信心。